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消费者代表,还有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欢迎各位代表参加今天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是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由经济日报社和中粮集团协办,由中国健康研究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经济网共同承办。人民网作为媒体支持,也参加了今天的座谈会。  [06-13 13:45]

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今天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俭波,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元晓梅,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张泽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领导小组秘书长陈月仙,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人民网副总编辑董盟君,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处长张旭东,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协调员张凤。  [06-13 14:07]

主持人: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企业界代表、专家代表、媒体界的朋友以及普通消费者,同时,中国经济网和人民网将进行图文视频直播。希望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各位代表可以踊跃提问。

    今天这次座谈会也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卫生部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一部分。今天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

    首先,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俭波做报告。  [06-13 14:09]

张俭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各位消费者代表,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利用这次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作为从事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工作人员,同时也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在消费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非常高兴利用今天的机会与大家探讨相关的知识。  [06-13 14:10]

张俭波:    我今天要介绍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什么是食品添加剂;第二,为什么我们要使用食品添加剂;第三,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如何进行管理;第四,谈一谈目前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受关注的。  [06-13 14:11]

张俭波: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我不想在这里背诵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我想介绍它的几个特点。第一,食品添加剂这类物质是我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有意加入的,是希望将它加入进去的;第二,加入的物质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三,食品添加剂是一些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的物质;第四,我国实行食品添加剂的允许名单制度,只有列入名单的才是食品添加剂。现在媒体将食品添加剂炒得比较热,报道涉及了许多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按照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大概有2300种,分为23个功能类别。  [06-13 14:13]

张俭波: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挥怎样的功能作用,我在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现在食品加工行业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是:“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在的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一类添加剂叫稳定凝固剂,其中含有一个叫做葡萄糖酸内酯。还有常用的一类甜味剂,糖尿病人作为特殊人群不能吃含糖的食品,但糖尿病人也喜欢甜味这种感觉,现在将一些甜味剂加入糖尿病人食用的产品中。还有我们喝的饮料里面,现在饮料的质量非常好,里面使用了乳化剂,避免食品的分层。如果没有乳化剂,大家想象一下,奶加入到水当中去会产生分层的现象。再比如说防腐剂,是控制食品当中的微生物增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由于治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再比如抗氧化剂,大家经常说的维生素A、维生素E,在食品添加剂中发挥抗氧化剂的作用,避免食品的氧化酸败。营养强化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含量,像奶粉当中加入的DHA等。我举的这些都是常见的例子,说明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作用。  [06-13 14:14]

张俭波:    下面,我介绍食品添加剂是如何管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第一,安全性。我们强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能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第二,必要性。必须在食品中起到一定的功能作用,我们必须证明可以在食品中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我概括一下管理措施。第一,政府审批。包括两个方面,添加剂执行允许使用名单制度,进入名单必须经过行政许可,证明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同时,在我国生产食品添加剂要取得生产许可证,有资质的企业才能生产食品添加剂。第二,制定标准。将我们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哪些能够使用、使用的量有多少、基于怎样的基本原则使用等在标准中都做出明确规定;第三,我们对添加剂的管理执行允许名单制度,是动态名单。不是纳入名单以后就置之不理,而是还要进行再评估制度。同时,企业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监管部门也在监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最后一点,消费者也在监督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06-13 14:16]

张俭波:    食品添加剂申请许可有几个环节。第一,企业提出申请,依申请批准;第二,受理;第三,公开征求意见。我们将所有受理的食品添加剂放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既包括安全性,又包括工艺必要性;第四,专家评审;第五,政府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做出审批决定。如果不进行审批,要给出具体的理由。 

      [06-13 14:19]

张俭波:    在企业申请时要提交很多资料,包括提供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证明技术上有必要性、证明安全性,同时要进行独立实验,评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并要有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资料。  [06-13 14:20]

张俭波:    对于如何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使其不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我不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来介绍,我只简单介绍程序。在评估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大概包括几个环节。第一,进行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找到没有危害作用的最大剂量。通过一定的安全系数,通常采用100倍的安全系数,也就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安全结果除以100倍,得到人群每天可以吃多少的剂量。这个剂量是消费者终其一生每天都食用,只要不超过这个数量,就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安全危害。  [06-13 14:22]

张俭波:    科学评估是非常严谨的程序,我用几个简单的图形演示一下。刚才提到100倍的安全系数,也就是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人群的时候,会缩小100倍,既考虑到动物和人之间的差异,又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要让食品添加剂既适用于老人,又适用于儿童。对于为什么要有差异,都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持的,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我们就通过科学的评估程序保证添加剂的安全性。  [06-13 14:23]

张俭波:    另外,我们要评估每天可能摄入多少食品添加剂,这涉及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吃的哪些食品当中含有食品添加剂。第二个方面,吃的食品当中添加剂的含量是多少。通过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每天可能吃多少食品添加剂,与这个门槛进行比较。如果每天吃的量不超过允许吃的门槛,就是安全的。如果超过,就要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控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  [06-13 14:23]

张俭波:    另外一个方面是工艺必要性的问题,即如何保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是有必要的。首先要求生产者提供必要性的支持资料。其次要有实验性的结果报告,就是在试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确实证明它能够达到要求的功能目的。同时,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对于特定的征求意见,我们还会专门给行业协会发文,征求整个行业意见,是否使用这种添加剂,有没有工艺必要性。最后,再对照国外其他国家有没有使用这种食品添加剂,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工艺必要性。  [06-13 14:24]

张俭波:    现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标准有很多。第一个方面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最新一版是前一阶段发布的2011版标准,标准中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的品种有哪些、每个品种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有多少。对于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还要针对品种建立质量标准。也就是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能作为添加剂来使用。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正在制定标签标准。加入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如何告诉消费者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还有另外一套标准,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标准。  [06-13 14:25]

张俭波:    下面我要介绍具体标准的基本使用原则。在这个使用原则中明确规定了哪些条件下可以使用添加剂,使用添加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比如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该对身体产生健康危害、不应该以非法的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还要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该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在允许的情况下降低使用量。所谓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使用的。  [06-13 14:26]

张俭波:    第三个方面,食品添加剂上市以后的再评估。我们会根据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对已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评估。比如安全性方面,像溴酸钾、羟基苯甲酸丙酯都是我们允许使用的添加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如果它不再适合做食品添加剂,就从允许名单中消除。还有从工艺必要性的角度,我们也取消了没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  [06-13 14:26]

张俭波:    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法律法规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同的监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在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普通消费者也在监督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国家对添加剂的管理非常严格,而且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包括科学的评估程序跟国际上的都是一致的,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整个管理制度,先对添加剂进行审批,允许列入以后才允许使用。对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要列出它的使用范围、质量标准等等,这些管理制度与国际是通行的。  [06-13 14:27]

张俭波:    最后,我要介绍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第一方面,大家现在把好多非法添加物认为是食品添加剂,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事件等等。给在座媒体朋友和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食品安全恐慌。但我要强调的是这些物质都不是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是非食用物质。  [06-13 14:29]

张俭波:    第三方面,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目前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我们接到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举报来看,没有一起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可以保证添加剂的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通过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的食品添加剂问题像致病微生物、污染物等等,远远排在食品添加剂的前面。目前,食品添加剂肯定不是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希望媒体朋友科学客观地报道食品安全事件。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06-13 14:30]

张俭波:    第二方面,只要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都会冠以“毒”这个字眼,大家非常愿意使用这个字眼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我要强调的是超范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毒食品”,但这肯定是属于违法行为。是不是超量使用就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这是不一定的。它会不会给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还是要按照评估数据来确定。就是我们每天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到底有没有超过规定的量。像一些“毒大米”,一些非法生产者在大米中加入香精,做成假香米。但这种是不是“毒大米”?是不是给消费者带来危害?我们说它是违法行为,但不一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  [06-13 14:30]

主持人:    谢谢张俭波研究员进行的有关如何认识食品添加剂的报告。虽然简短,但是介绍得非常清楚。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我国有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评估、添加的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剂的认证标准,也有食品添加剂使用以后的影响评估。食品添加剂是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掌控下的,特别是经过科学证据证明对人体没有危害的。听了张俭波研究员的报告,我也觉得受益匪浅。刚才张研究员也强调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  [06-13 14:31]

主持人: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传播和正确报道对于舆论引导、广大公众正确认知食品安全、正确判断食品安全问题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作为为媒体提供技术协调服务的机构,很愿意为媒体提供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下面,有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毛群安主任就如何宣传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以及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科学传播做报告。欢迎毛主任为大家做报告。  [06-13 14:32]

毛群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消费者代表,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能够莅临这次座谈会。我们是在卫生部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领导下举办这次交流座谈会。 

    听了张俭波研究员的介绍,在座各位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肯定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06-13 14:33]

毛群安:    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次座谈会,而且要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初衷是目前关于食品添加剂在大众传媒上的传播,我们认为有一定的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反思,对于食品添加剂,乃至食品安全,如何科学地向公众传播相关知识,让公众了解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现状,了解如何在消费食品的过程中更安全、更合理。出于这样一些目的,召开了今天的座谈会。

    在发言中,我要讲几个问题。一是当前大众传媒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传播存在哪些问题;二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存在哪几方面的原因;三是建议。  [06-13 14:34]

毛群安: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大众传媒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传播,有误导公众的地方。问题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食品添加剂在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特别是很多媒体在报道时,将食品添加剂等同于非法的食品添加物。这样会使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出现非常大的偏差。从长远来讲,这样的偏差对老百姓了解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同时,我们要担心这些不正确的知识信息传播可能会演变为我们国家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根据我们的监测,在我们国家真正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属于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如果老百姓没有关注到真正的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因素,而误把食品添加剂当成我们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会使老百姓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出现比较大的认识偏差。  [06-13 14:36]

毛群安:    目前很多媒体在报道食品添加剂的内容。大众传媒在向公众科学传播健康知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进展以及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及时了解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了解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相关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要感谢所有的媒体。  [06-13 14:36]

毛群安:    最近一段时间,根据部领导的要求,我们也请了很多专家和媒体朋友一起反思,为什么在当前关于食品添加剂传播中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研究的专业机构,包括负责健康传播、健康教育的机构,我们的工作力度不够。因为从传播来讲,我们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是信息源头。如果我们希望公众通过媒体了解正确的信息,首先,信息源头要清楚。比如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核心信息是否清楚、大牌的专家是否将向公众传播食品添加剂有关知识作为工作任务之一。有时专家抱怨媒体怎么又报道不正确的东西?媒体说我们想要采访真正的大专家很困难,大专家很忙。再加上食品添加剂有很多专业术语,专家在传播知识过程中采用的专业术语使老百姓容易误解,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也对前一段时间相关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我们也发现专家和媒体存在沟通不是很通顺的情况。有时候记者打电话,专家进行了解释,但记者记得不是很清楚,根据他的理解写了报道,专家看了以后觉得有问题,实际上就是传播的问题。  [06-13 14:38]

毛群安:    第二,传播渠道。就是媒体。我们对媒体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大多数问题出在沟通不通顺,大家不是有意的,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个别媒体确实有意歪曲事实,就是为了所谓的新闻性。知识点讲得很清楚,他既然看到了这个信息,就不应该把新闻做成这样。我们指出来了,他在修改的时候还是要这样炒作。他就认定三聚氰胺就是食品添加剂,卫生部规定可以添加。这就是有意的。像这样敏感的问题,我们再反复强调。对于这样的问题,也不奇怪,这与当前的媒体环境有关系。在下一步的解决方案中,我们会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  [06-13 14:40]

毛群安:    第四,公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看法,觉得一个企业如果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这不是新闻,媒体也不进行报道。如果哪一个媒体的报道强调了它的新闻性,忽略了它的科学性,而公众对这样的信息会加以追捧,很重视。对一些科学性比较强的、专家解读也比较好的信息,公众反而不重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食品添加剂,乃至于对整个食品安全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06-13 14:46]

毛群安:    第三,我们认为有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其中起了误导作用。比如企业在宣传的时候说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误导公众。也有极个别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按照正常的管理,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正常成分。  [06-13 14:46]

毛群安:    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传播,需要几个方面共同协作。首先包括食品监管的各部门,包括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研究的专家、机构,也包括进行健康教育的机构,也包括大众传媒、企业传媒。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科学传播的舆论环境。  [06-13 14:47]

毛群安:    借这个机会,我想提出这样的倡议,希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主动组织动员专业机构,动员媒体,大家共同努力,实现有关食品安全科学传播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沟通需要通畅的渠道,而且各方面要本着科学、有效、对大众负责的态度,完成食品添加剂的大众传播。  [06-13 14:49]

毛群安: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是卫生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向卫生部提出有关健康教育和新闻宣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实施重大的宣传和健康传播活动。我们有责任协助行政机构加强与大众传媒的沟通。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健康媒体联盟,希望组织更多的健康媒体,遵循科学传播的原则,向公众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为了打击或者遏制极个别媒体有意污染传播环境、误导信息,我们要加强检索,建立黑名单制度。比如说一个影响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通过检索就可以发现这个信息最早是由哪个媒体传播的。将来我们会建立黑名单制,将这个情况向新闻媒体的有关部门反映。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也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06-13 14:51]

毛群安:    按照部里的要求,在这次宣传周活动中,还将举行媒体记者培训班,我们想请一些有影响的媒体,特别是对食品安全感兴趣的媒体记者,与专家一道,就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我们希望借助食品安全宣传周,借助公众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背景,加强科学传播,加强对媒体传播的引导。  [06-13 14:51]

毛群安:    同时,我中心还将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在食品安全方面向媒体提供一些知识,为了提高传播效率、传播真实性,我们必须将核心信息提供给媒体,便于媒体深入挖掘。同时,帮助媒体联系专家,与专家机构建立联系。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的经验,鼓励在健康传播方面做得好的媒体,使他们成为我们的主流。而不能像过去,反而是那些有意传播误导消费者信息的人很风光。我们愿意为媒体记者提供采访帮助,将不定期组织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记者培训班以及可以对专家进行深度报道的交流会。我们将组织一些记者朋友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走访。我们也了解一些记者朋友刚刚开始进行食品卫生的报道,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生产环节和场所。为了让大家的报道更具有感染力,报道更加精准,这样的做法会让大家的报道更加合理。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的报道不仅是为了健康传播,媒体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正常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进行食品安全报道。我们希望媒体发挥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的作用,同时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媒体进行社会监督,而是希望将媒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我们只是提醒每个媒体要意识到一篇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要由于我们的疏忽和不够严谨的态度,而给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食品工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06-13 14:52]

毛群安: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我借今天这个机会发出这样的倡议,希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专家团队、公众,大家共同努力,真诚地交流。通过我们的沟通合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将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谢谢大家!  [06-13 14:53]

主持人:    非常感谢毛主任的讲话。毛主任的讲话对在座的各位媒体和各位专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媒体朋友在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要将新闻传播和科学传播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在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媒体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广大公众了解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承担着重要责任。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会进行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培训班,将不断为新闻记者朋友们提供与专家的互动沟通机会,共同促进公众科学、客观、正确地认识食品添加剂。  [06-13 14:54]

主持人:    作为媒体,参加今天座谈会的还有来自人民网的董盟君副总编。她在如何进行科学传播,特别是在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方面,以及其它的健康科学传播方面,她有非常多的感受,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下面,欢迎董盟君副总编辑做报告。  [06-13 14:55]

董盟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我觉得在食品添加剂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焦点的时候,召开这个座谈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06-13 14:56]

董盟军:    中国疾控中心的张俭波研究员介绍了许多食品添加剂的专业知识,的确让我收获很多,澄清了很多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毛群安对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食品添加剂的报道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我不是专家,作为媒体人,我今天主要想从舆情的角度谈一谈媒体及媒体人在食品安全宣传中肩负的责任。  [06-13 14:57]

董盟军:    我的发言是了解舆情,引导舆论。首先,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一季度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报告。在报告中我们对食品行业2011年一季度的舆情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我们发现2011年食品行业舆情有四个特点。  [06-13 14:58]

董盟军:    第一,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引发了食品企业的舆情潮。食品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难以回避的弊端。比如说瘦肉精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舆论热度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从舆论反馈来看,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严重不足。再加上各地频发的诸如地方性食品安全事件,虽然影响性不如瘦肉精大,但加大了民生信心的下滑。  [06-13 14:59]

董盟军:    第二,食品企业内部争端凸显,引发了负面舆情。在食品行业中以家族化管理带来内部利益之争的案例不在少数。舆论认为企业内部争端有损对外形象,比如真功夫餐饮集团的内讧带有相同的色彩。矛盾的焦点是围绕去家族化展开,争斗造成了企业内部人士的巨大振荡,而频繁曝光的事件进展给餐饮企业的公众形象蒙上了阴影。而负面作用没有引起高管的注意,对于事态传播的发展进程所带来的舆论影响力,企业也没有直面进行干预,使企业丢失了重要的工程项目。  [06-13 15:02]

董盟军:    第四,企业品牌之争愈演愈烈,陈年旧账引发了舆论纠纷。与真功夫事件类似的是王老吉商标的旧案重提。网友评论过多关注如何争夺商标,而忽视了王老吉自身品牌建设必定会形成内伤,不利于王老吉的发展。而事实上,在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争中,王老吉品牌发展的前途对于广药集团和加多宝两者的影响都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也许携手推动王老吉品牌的拓展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专注于企业发展合作才是最优的途径。  [06-13 15:03]

董盟军:    第三,行业分拨连带关系突出,舆论施压加速职能部门的干预。以酒类为代表的副食品涨价问题在一季度曝光频繁,舆论的关注促进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多次约谈。有网友提到涨价风潮不仅对中国内地市场,甚至海外市场也有影响。某网站进行了消费者调查,显示消费者在价格上涨后,会选择少买或者不买来减少开支。而在职能部门出面干预后,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暂缓涨价。从中可以看到食品行业内部的纽带关系。而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乱涨价的情况。  [06-13 15:03]

董盟军:    下面就上述话题,我想谈三点个人认识。首先,食品安全是民心工程。对食品行业来说,守护消费者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无旁贷。食品工业被称为道德工业,食品行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行业素养与企业社会责任不容小视。这决定了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应坚持符合行业的特点。这也是避免企业危机最行之有效的根本解决途径。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守护消费者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责无旁贷,这是我们报道食品安全的基调。其次,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媒体作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以全局的眼光顾全大局,以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多宣传食品安全专项行动的成效等等,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知道现在有两个舆论潮,一个是以传统媒体加网站新闻为代表的Web1.0的舆论潮,传播特点是单向的。第二个是以论坛、博客、微博为代表的Web2.0,被称为次媒体,它的传播特点是互动的。传统的传播渠道,比如像报纸、广播、电视台等等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没有达到传播的效果,而是认证的效果。比如有民众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信息,他们会通过权威媒体去查证,传统媒体扮演了这一角色。在传播层面,传统媒体的传播可能只能影响到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而对于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群体来说,需要以更多的方法进行传播,比如可以建立食品添加剂的社交系统,将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做成小游戏,与社交网站合作。或者可以把这些知识编成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在微博这样的平台上传播。虽然看起来比较俗,但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也就是大家在Web2.0的舆论潮里看到这些信息以后,会达到Web1.0的效果。这也是在现在的背景下提倡的,就是用老百姓的话进行沟通。最后,食品安全是长效工程。针对目前社会各种谣言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的公信力平台,联合官方、民间的各类机构和舆论力量为公众提供辟谣的平台。最近,人民网开辟了食品安全论坛,每天更新食品安全的议题。另一方面,我们认识到现在在网络上各类谣言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会造成公众的恐慌,比如日本大地震期间的抢盐潮就是由于谣言引发的事件。中国很多群众不具备食品的专业知识,谣言传播的空间更大。为了防止这样现象的产生,类似于人民网这样的平台也会体现出辟谣的功能。我们要与官方研究机构沟通,用科学的知识传播给受众,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报道。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科技领域,已经崛起了一批有公信力的组织,他们的辟谣力量和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级别。也就是说他们说的话,群众都相信。媒体也应该多联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这样的机构,还有民间的组织,共同建立科普和辟谣的阵地,真正打造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客观平台,这是作为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谢谢大家!  [06-13 15:04]

董盟军: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总结的一季度食品行业舆情特点。我是想说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营造和谐互信的氛围,除了政府工作以外,媒体也应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作用。我们要通过引导舆情来把握舆论。  [06-13 15:04]

主持人:    经过三位嘉宾的发言,第一个环节到此结束。下面,要进入消费者、网友与专家的互动环节。请以下几位专家上台,与现场的网友互动。有请: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俭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元晓梅副主任、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张泽生副院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柴巍中副教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勇副秘书长。  [06-13 15:07]

主持人:    谢谢董盟君副总编辑的发言。她介绍了作为媒体人在科学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和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如何履行媒体人的责任。这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6-13 15:07]

主持人:    经过几位专家的介绍,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但我想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各位专家提问。同时,各位网友也很着急,有很多问题。台上的专家也已经准备好随时回答各位的问题。下面进入交流提问环节。先从在座各位开始。在座各位有媒体朋友,也有消费者代表,大家可以踊跃提问。  [06-13 15:09]

北京电视台记者:    现在老百姓当中存在一种误解,谈到食品添加剂就会“色变”。可能很多人觉得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好的。各位专家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哪些食品添加剂是好的,为食品添加剂正一下名。谢谢!  [06-13 15:14]

张俭波:    食品添加剂是允许添加的。只要列入国家允许使用添加剂名单的,并按照规定使用,都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添加剂没有哪一类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只要国家允许使用的,它都具备允许使用的必要性,而且在允许使用范围内,保证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06-13 15:15]

北京电视台记者:    您可以举两个例子吗?  [06-13 15:15]

张俭波:    我在介绍的过程中已经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豆腐当中使用的添加剂、糖尿病人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  [06-13 15:16]

《生命时报》记者:    我们报社曾经对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过调查。我们发现儿童食品中含有色素和香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的甚至比成人食品含有的更多,比如成人食品里面含有一种色素,但一个儿童食用的彩虹豆里面就含有多种色素和香精,如果长期食用,会不会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国家对儿童食品添加剂和成人用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标准有没有不同?  [06-13 15:16]

主持人:    我想这就是食品添加剂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与成人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区别。下面请柴巍中先生进行解答。  [06-13 15:17]

张俭波:    从目前的食品分类来看,没有严格地界定哪些食品是成人的,哪些食品是儿童的,这也很难界定。刚才你说的彩虹糖,成人也在食用。关于添加剂长期使用会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的问题。在安全评价的时候,要规定每日允许摄入量。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每日允许摄入量还是适用于各个人群的,但对于一些非常极特殊的人群,比如12周以下极小的儿童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有特殊规定的。除了这些人群以外,在评价的时候还是遵循相同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谈到彩虹糖会不会带来身体健康危害。由于这类食品的使用量会比较少,在批准添加剂使用的时候都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按照规定使用的话,应该可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  [06-13 15:18]

柴巍中:    我还是想请张俭波解释一下。  [06-13 15:18]

柴巍中:    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担着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责任,我们国家准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中列举的添加剂应该是安全的,因为它的评价过程已经考虑了儿童、成人,适合各种种类的使用范围和各种人群的使用。我在大学中从事的是与营养健康相关行业的科研教学工作,我非常理解消费者为什么对添加剂有很多的担忧。就像毛主任介绍的,有些是报道上的误解造成的,将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混淆,像三聚氰胺不是添加剂,最近出现的塑化剂也不是添加剂。张老师已经回答了,我们国家和国际上都是经过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安全评估的。我也是消费者,到了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在食品生产的新时代,因为人群的膳食组成和食用方式与以前有所改变、食品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涉及加工类食品的就必然会涉及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在我们每天接触大量加工食品的时候,就会接触很多的添加剂,公众就会考虑添加剂的使用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科研机构要在公众消费食品的新环境下加强科学风险评估,在新的风险生物学、新的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二是从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现有的科学可以解决95%以上的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问题,关键是监管的实施、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只要按照规定来做是没有问题的。婴幼儿是非常敏感的人群,因为他们处在人类生命早期的发展阶段,生命功能相对不完善,在面临外在的风险因素时,婴幼儿面临一定的健康受损风险。对于幼小的儿童,并不需要添加那么多的色素,因为他们的味觉不是那么敏感,我们不需要用那么多的添加剂,这需要加强管理。家长要选择有保障的食品生产厂家的产品。另外,要尽量选择自然的食品,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06-13 15:21]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今天专家讲规定范围内的合适的食品添加剂是经过严格检测的,但是,当几千种食品添加剂由同一厂家使用的时候,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在复合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他们添加两种,也可能添加二十种。这些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在一起产生的复合作用,专家是否对每一种组合的可能性都进行过相关检测?如果没有进行过检测,比如这些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在高温的状况下或者低温状况下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估?

    第二个问题。现在合理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认证。在很多城市周边,有很多小店,他们卖一些可以添加进食品来改善色香味的物质,这是可食用物质吗?是的。是不是食品添加剂?不是。这些的添加物质应该由谁监管?这样的添加物质到了食品生产者手里,比如厨房、饭店的后台,用量应该由谁监管?  [06-13 15:22]

张俭波:    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比如并不是在某个食品当中批准了那么多种添加剂就会有那么多人将所有的添加剂都加入到食品当中去,允许使用的并不代表就必须得使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人曾经给我们罗列了,比如某类食品当中可以使用70多种添加剂,我们不是规定将这70多种添加剂都添加到食品中,厂家可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大家一定要对标准中的允许使用有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说允许使用的就必须得加那么多,而是有选择的选用。  [06-13 15:26]

主持人:    可能这不是一位专家能回答的问题。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单一的食品添加剂是没有危害的,但将所有的食品添加剂放在一起,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06-13 15:26]

张俭波 :    关于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反应。现在所有的科学认识都是基于目前的认知水平的,经过现有的科学证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原有的观点可能要被代替,会出现新的管理措施。  [06-13 15:27]

马勇:    刚才这位女士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是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心理,至少是不确定的害怕心理。由于消费了合理合规使用的食品,食品中所含的不同添加剂在人体中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危害,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事例。我觉得您的担心是做了一个不可能的假设前提。  [06-13 15:31]

中国青年报记者 :    另外就是农贸市场周边卖的那些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由谁监管?  [06-13 15:32]

马勇:    另外,我补充一下张俭波研究员提到的问题,比如饮料中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很多,可能有蛋白糖、甜蜜素,有各种各样的甜味剂成分,包括糖精、木糖醇等等。政府在批准添加剂的时候要遵循技术必要性原则,就是一定要在生产技术上需要它,才会批准。实际上在生产企业选择使用添加剂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个技术必要性原则,就是使用批准允许的添加剂、甜味剂当中的哪一种,更适合生产这类饮料,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最多或者是两种。他们没有必要把批准的十种甜味剂都添加在一罐饮料中。这有可能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可能使产品的风味更加糟糕。企业没有必要赔本赚吆喝地使用几十种添加剂。这种情况在合法生产的企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您不必担心。  [06-13 15:32]

马勇:    既不是批准的添加剂,又不是正规的食物原料,比如是什么东西?  [06-13 15:33]

中国青年报记者 :    比如牛骨髓浸膏等等。有可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也有可能是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在清汤里放一勺,清汤就变成了肉汤。  [06-13 15:35]

马勇:    要查验他们的生产许可手续,只要有生产许可手续就是合法的。如果没有生产许可手续,他就是把馒头放在袋子里卖,也是非法的。  [06-13 15:35]

中国青年报记者 :    当这种东西进入餐厅厨房后台的时候,是由谁监控这个厨师今天加了两勺,还是一勺呢?  [06-13 15:40]

中国青年报记者 :    我想知道是哪些机关来进行监管。  [06-13 15:41]

马勇:    法律规定是食品药品监管机关,他们承担这个责任。  [06-13 15:41]

马勇:    法律有规定,餐饮环节的监管部门应该进行执法。  [06-13 15:41]

主持人:    我想这也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想请协会在食品科学科普方面开展一些工作。  [06-13 15:42]

《大众科技报》记者:我们号称是主流科普传媒,但是属于弱势媒体。刚才毛主任在提到了媒体的几个问题以后,特别提到了专家。我想问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毛主任提到媒体进行食品安全报道的时候,由于媒体缺乏相关专业基础,导致报道的错误。相反的问题是我们约的一些专家普遍比较专,没有达到普。学会在科普的过程中要做哪些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塑化剂,前一段时间炒得比较热。塑化剂是常规检测的项目,在事件发生以后大家才关注它,但在这之前监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除了常规检测手段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手段来监测食品。除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是否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06-13 15:42]

《大众科技报》记者:    特别是学会。  [06-13 15:43]

主持人:    您指的是食品工业学会?  [06-13 15:43]

马勇:    我这个是协会,不是学会。随着食品安全事件、事故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作为食品生产组织,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工作,这是我们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力所能及地配合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工艺技术活动进行介绍。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卫生部的统筹协调指导下,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参加了各种活动。我和同事参加的各种会议上,都尽可能地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有关情况。在工作中,我也经常接到媒体的电话,比如上个星期天我就接到了很有影响的一份报纸的电话,请我谈一谈塑化剂到底对人有什么危害。我说要看它的食用量有多少。没有量的前提下,单纯的谈危害,我不好谈。因为我有这个教训,往往我跟媒体谈了食品添加剂最终导致的人体危害以后,他就说是我说的,最后肾也不行,肝也不行,最后就死亡了。就像张俭波教授说的,一定要将摄入量和事件结合起来进行风险评估。在没有前提的情况下,你逼着我说出危害的结果,我就不敢说了。  [06-13 15:43]

张泽生:    我再补充一点。我们将把食品安全列为“十二五”的主要工作。今年食品学会承担了国际研讨会,食品安全是重要的议题。业界并不认为食品添加是一个问题,你在问任何一个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都是正面的。我作为食品添加剂专家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们往往请几个反对面。这些反对面他们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他们是学文的,一提化合物,他都非常惊讶。我们学化学的,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单质,只不过是化学上的化学成分。他也是一个学者,但他不是真正的业界学者。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很专业的行业,为什么由卫生部来负责这个行业?它跟人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背景知识地进行妄加评论,往往是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使老百姓恐慌,反而认为国外的食品是放心的。国外的那些奶粉,哪一个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刚才有人提问哪一个添加剂是好的,现在的大牌奶粉,哪一些不宣传食品添加剂,维生素、矿物质都是属于食品添加剂。在宣传的把握上和专家的聘用上,我觉得卫生部是最权威的。食品添加剂是由国务院食安办来负责的,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最高级别。另外,今天可能没有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2009年6月1号开始实施,现在已经历时两年,媒体都没有对《食品安全法》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包括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法》当中都有论述。通俗来讲,食品添加剂叫做食品改良剂,跟添加物只是一字之差,但内容大大不同。食品添加剂是受《食品安全法》保护的,是正面的,是对人体有益的。要把握食品添加剂的先决条件。既然是食品添加剂,一定是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证明是安全的。这是第一。食品安全是最先决的条件,大家的目的是为了安全去吃食品吗?这是最低限度。第二,食品添加剂还要把握住有没有必要添加。如果没有必要添加,也是要动态管理的,进行淘汰。在使用上也要把握三点:一是它的种类。这是由卫生部审批的;二是它的使用范围。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所以规定了它的范围。像面粉、大米这类最原始的,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还有就是添加量的问题。现在所谓滥用食品添加剂,可能是使用量和范围上没有把握。随着国家的发展,很多时候是政府部门负责GDP,生产和监管合并在一起。温家宝总理提到“道德的缺失”,实际还牵扯到社会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了,社会管理滞后。大家深思一下,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大家好好读一读《食品安全法》,它的第45条就提到了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性。第46条提到了使用范围、使用量以及非法添加物质。我们要将《食品安全法》执行好,现在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存在。张主任讲到的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像德国出现的“毒黄瓜”问题、台湾的塑化剂问题,塑化剂是属于非法添加。污染物、致病菌,本来防腐剂是为了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而变成了被厂家炒作的题目,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是好的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是好的食品吗?有很多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深思,也希望媒体把握主流舆论,希望卫生部经常在主流媒体发出声音。否则都是网上流传的,也不知道真假,老百姓也无所适从,他们就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就补充这几点。  [06-13 15:45]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包装材料。  [06-13 15:47]

元晓梅:    张教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谈了很多。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食品安全法》,第46条特别明确地讲到食品添加剂,应该按照食品安全标准,针对它的品种、使用范围、使用量进行规范使用。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标准、按照法律要求来生产。除此之外,不能在食品中添加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原料。食品生产企业一定要真正落实自己的责任主体,要知法、懂法、守法地进行生产,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06-13 15:47]

吴贾峰:    我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吴贾峰。刚才马会长介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是不一样的。协会是作为行业组织,作为学会来说是一个科技社团。从工作内容来讲,公众科普就是学会的职责。坦白来说,公众科普做得好不好,今天来做这个活动,正好是说明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公众科普而言,我们差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缺真正把科学安全知识讲清楚、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告诉消费者的专家。第二是缺能够让消费者理解的素材和内容。我们学会的常务理事孙宝国校长探讨添加剂好还是不好时,经常用杨白劳是怎么死的来解释。他说,卤水点豆腐,死没死过人?杨白劳是喝卤水死的,卤水也是食品添加剂。从这点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是有量效关系的。从科普的工作要求来说,我们缺乏科普工作的机制,没有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人,也没有科普工作的资金支持。我们也呼吁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支持关心科普工作。上周六学会在中国科技馆举行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今年10月份,我们要建立公共安全科普网。在大家想了解到食品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它的内容。媒体、专家、企业家都在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希望大家共同支持这项工作,把这个工作做好。 

    谢谢大家!  [06-13 15:51]

网友提问:    我这里有一些网友提问,我觉得比较集中的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集中在为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总是出问题,它的根源到底在哪儿?还有一个问题是有网友建议食品安全犯罪应该直接判死刑。他们的意思可能是打击的力度不够。专家怎么看待这两个问题?  [06-13 15:51]

主持人:    好像也不是我们总出问题,国际上也都出问题。我们可以分析目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06-13 15:52]

张泽生:    第二个问题,国家已经确定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上升到死刑。第一个问题,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一是我们承认媒体的正面监督作用,有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媒体曝光的,也希望今后媒体在监管的情况下,还应该发挥媒体的作用。二是有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不单是食品安全问题。我举两个例子。一是近期媒体曝光的天津锦湖轮胎,这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央视已经报道了。作为韩国企业,也是跨国公司,居然不按照标准生产。第二个例子是屡屡曝光的国外著名超市出现的欺诈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生产厂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按照规定生产。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管理方面相对滞后。一个是温总理总结的“道德的缺失”。法律监管的缺失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觉得食品安全问题大致归结为生产者的自律问题。另外,监管部门,特别是政府的监管力度需要加强,还包括新闻媒体和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06-13 15:53]

马勇:    食品安全不是中国的事,食品安全是全球的事。日本也出问题,日本的雪印牛奶出了很大的问题,最后企业都倒闭了。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典型的微生物问题,现在欧洲寝食不安。对食品安全而言,零风险是不可能的,只要人吃,永远都有危害和风险的存在。只能通过道德和自律以及依法监管,来实现对危害的防范和风险的控制。这个目标是确定的。同时,一方面,群众感觉食品安全出了很多问题。另外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的体魄增强了,营养结构改善了,平均寿命也大大提高了。与七十年代以前相比,国民的食物营养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直接受益的是身体健康和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延续。今天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发现了以前发现不到的食品危害,比如说馒头里面加了柠檬黄就是食品安全事故,至少是违反了标准,但是,七十年代以前的饮料就是柠檬黄加二氧化碳加人造冰,兑起来的汽水就是合格的商品,谁都在喝。大家都清楚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饼干和蛋糕是以糖精钠为主体的甜味剂,根本不是糖。如果我们生活在七十年代,我们天天在吃不安全的食品。今天科技进步了,食物供应丰富了,有条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在这种指导思想和技术手段支持下进行的检测,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另外,还有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污染等等问题。过去这些产品污染小,但供应量也很少。吃不饱,相对来讲安全一点。今天出现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但物质极大的丰富了。因此我认为应该辩证来看这个问题。  [06-13 15:54]

中国经济网记者:    中国经济网的网友非常关心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国内外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衡量标准是否存在差异。第二个问题是中国食品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是否有必要将配料、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内容列入产品包装上。  [06-13 16:00]

主持人:    中国经济网的网友也提到了几个问题。  [06-13 16:00]

张俭波:    这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我刚才提到评价的程序、衡量的标准,都是一致的。所有的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使用的程序,以及进行添加剂评价时的安全需要,我们国家对所有添加剂都是进行先审批,审批以后规定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以后的安全性。这些原则是一致的。具体到每个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时候,各个国家有所差别。因为各个国家食物消费的类型和生产过程都有不同的条件,在谈到接轨问题的时候,不能说每个添加剂都跟其他国家的使用范围一致,因为这也不可能做到。从总体上来说,衡量标准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我们不一定完全一致。  [06-13 16:01]

马勇:    沿海地区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出口量很大,尤其是冷冻水产品、冷冻蔬菜、罐头、浓缩果汁,这几类产品的出口量比较大。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都是采取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注册制,要符合目的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检验标准。中国食品,无论是出口到东南亚,还是欧洲,运行基本良好,个别情况是属于个案,比如前年日本的“毒饺子”事件是属于人为投毒。另外,也有一些初级农产品,比如虾仁在出口过程中遭到过封杀。这其中有检验的问题,也有目的地国的贸易壁垒,设置一些技术标准来保护自身的相关产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我们了解山东和江浙的出口企业从管理到生产都是非常规范的,而且采购商都有专人在生产厂家,如果有问题,会针对性地提出意见。  [06-13 16:02]

中国经济网记者:    中国食品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06-13 16:02]

主持人:    还有一个是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去”的问题。  [06-13 16:02]

中国经济网记者:    第三个问题是食品添加剂有没有必要在产品包装上列清。  [06-13 16:03]

马勇:    《食品安全法》第42条已经明确规定,标签里应该写明什么。刚刚修改完成发布执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有非常清楚的要求。

      [06-13 16:04]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06-13 16:04]

腾讯网记者:    各位专家的发言都提到了食品安全信息源的正确性。现在微博发展得非常迅猛,而且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一个信息会在瞬间传播到很多地方。各位专家是否考虑开通微博或者机构微博,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正确性。另外,您们对微博信息的引导有什么样的建议?  [06-13 16:04]

主持人:    传播方面的问题是不是请毛主任回答?  [06-13 16:05]

毛群安:    这是很好的建议,我们正在研究。说到怎样进行更好地传播,从传播方式上来说,越是新的传播方式,公众的接受程度越高。在其他的传播方式上,比如在控烟的宣传方面,就利用了微博。对于食品安全的宣传,因为内容比较复杂,我认为还应该是传统、现代相结合。因为它传播的重点人群不一样。现在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利用新媒体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06-13 16:06]

主持人:    谢谢。我们今天已经过了4点了,估计在座的各位还有很多问题,没关系,我们今天这种交流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刚才毛主任也说了,我们要建立一种专家、公众、媒体之间沟通的畅通渠道和桥梁,我们今后会不断创造这样的机会。第一,应该说关注、重视食品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现象,这点我们通过这个会是明确的。第二,食品添加剂需要进行科学的认识,消除种种误解,客观、准确、正确地认识它,这也是今天大家达成的共识。第三,对于《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执行和强化,加强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食品安全绝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行业或者是某一个机构的责任。全社会,包括我们公众、各政府机构、媒体都负有很重要的责任。所以,推进我们全国的食品安全也是在座各位,包括全国公众、社会各系统的共同责任。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食品安全环境。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6-13 16:22]